日历书走俏年底图书市场 《故宫日历》日售5万册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2-03 16:53:20 | 来源: 解放日报 |
2016年故宫日历。(资料)
临近年底,日历书在图书市场悄悄走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被网友昵称为“红砖头”的《故宫日历》。仅“双11”一天,《故宫日历(2016年)》就卖出超过5万册。
翻开《故宫日历》,正面是年、月、周、日及相关之节日、节气等,背面图是名家墨宝、金石珠玉等珍贵的宫廷古玩和与文物相关的历史知识。以“欢悦庆升平”为主题的2016年《故宫日历》9月出版上架,目前已在京东艺术类书籍销售排行中排名第一。除《故宫日历》外,中华书局出版的《红楼梦日历》《汉字之美日历》,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吴昌硕艺术日历》及读库出品的《日课》系列,都受到读者欢迎。日历书走俏,除了接近年关的应景因素,背后还有何玄机?
审美与文化价值兼具
与传统日历相比,日历书更注重审美价值,既不是传统意义上以功能性为主的日历,又不是以内容性为主的书籍。以《故宫日历》为例,日期采用汉魏碑帖的集字,加上重点藏品的照片、精致的装帧,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故宫日历》中对文物和古代艺术的介绍,还是《红楼梦日历》中的诗词、《日课》中民国时期的课文,都起到了普及传统文化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日历书的流行迎合了时下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过去推崇‘一口气读完史记’等等,现在的人更喜欢每天读一点,慢慢品。”
避免雷同是发展关键
《故宫日历》的成功离不开故宫近年来着力打造自身文创品牌的效应,《红楼梦日历》 则是基于《红楼梦》 这个已具备相当群众基础的文化品牌。对出版社来说,如何走进大众市场,日历书背后的品牌意识值得探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市场部营销助理王曦说:“出版社的目标人群不仅是整天泡图书馆的人,也要把文化产品推向整天玩微博的人,日历书这样的文化周边产品正是出版社在大众市场的有益尝试。”
热销的日历书,或涉及传统文化,或关联文学经典,被称为“文青新神器”。日历书成为新的出版热点之际,避免雷同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如何选取不同的题材内容、设计不同版式、划定不同目标人群,都是关键。从目前市面上的日历书来看,《故宫日历》和《红楼梦日历》在版式上较为相似,读库的《日课》以民国时期的课文为基础,将儿童纳入目标群体,另辟蹊径。
本报实习生 蒋颖如
记者 施晨露
新闻推荐
- 这份“答卷”含“金”量足!多重优势吸引跨国企业持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2025-07-22
- 江西旅台同乡会到上饶参访交流2025-07-22
- 第三届湖台青年“追梦 筑梦 圆梦”交流暨体育嘉年华活动在吴举行2025-07-22
- 2025“相约醋都 放飞梦想”台湾大学生实习体验营在镇江举办2025-07-22
- “情牵两岸 相约运河”苏台青年文化之旅活动在扬启动2025-07-22
- 今天迎大暑 一年中最热节气来临 注意防暑降温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