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艺术家台湾关渡办“双年展”构建“识别系统”
编辑: 许子晨 | 时间: 2014-09-28 11:02:14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李纲(右)与台湾著名微雕艺术家陈逢显交流攀谈,讲述作品《废墟》的创作理念。陈立宇摄
李纲(右)与大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左)在作品《废墟》前。陈立宇摄
时代汹涌向前,亚洲艺术家如何解构所在体系生长脉络、生态?如何昭然若揭、加以标记?26日,亚洲多位艺术家于台北“关渡双年展”的作品给出了答案。
当日,“2014关渡双年展”于台北艺术大学上演,今年是第四届,本届主题为“识别系统”,旨在拷问艺术家对当代现实问题的表白、自处。
抛荒的粗陋残砖,留下喷溅黑墨拓印,纸铸的砖块悬吊半空,氛围孤独、荒诞、悲凉……大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艺术拓展部主任李纲的作品于此展现,名“废墟”。
李纲对这件耗时三年的作品加以解释:“现代人文化生态的废墟,奈何无法停歇。历史车轮滚滚,将都市一次次碾碎,现代人是该一味丢弃,还是捡拾些许,作为后世可追溯的某种线索?”
大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此行为李纲作品独立策展人。对“识别系统”,他认为,此一展览正体现了亚洲艺术家迥异的身份、族群、历史文化背景,展现其自主性。
王璜生对台湾艺术家高重黎的《幻灯简报电影系列006——秋刀鱼的滋味》兴趣甚浓。他说,台湾文化中杂糅着本土、大陆、日本、国际元素,而高重黎用实验电影的方式,对四者关系的厘清,提出了严肃发问。
当天,策展人、艺术家呈现的作品,来自日本、韩国、泰国、印度以及两岸四地,形式包括水墨、实验电影、投影、菌菇秀、彩色染印、艺术微喷、实体摆设等。
据王璜生介绍,亚洲范围内,大陆广州、上海双年展,台北双年展,韩国横滨三年展等影响力较大,“关渡双年展”则以“策展人+艺术家”的创新策展模式、强学术性见长,长期受到艺术界关注。(记者 朱晓颖 陈立宇)
新闻推荐
- “WAY!来深圳”2025年台湾青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实习活动正式启动2025-07-23
- 两岸媒体人夜市话亲情!2025“品游山西 寻根问祖”两岸新媒体联合采风活动在太原启幕2025-07-23
- 跨海实习,台湾学生发现“新大陆”2025-07-23
- “山河美·两岸青少年诗词大会”在沪举办两岸青年共赴文化研学营2025-07-23
- 以武会友 切磋拳技——两岸青少年相聚天津静海开展跆拳道交流2025-07-23
- 翰墨抒怀纪抗战 丹青寄情融两岸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