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为喜剧《我爱我家》起名:就要这个别扭劲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8-26 17:05:48 | 来源: 扬子晚报 |
《我爱我家》剧照
20年前,一群演艺界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人,用无法想象的创作热情,组成了无法复制的精英团队,在简陋的物质条件下,书写了一段传奇,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成为了一代代观众心目中永远的经典。20年后该剧播出20周年之际,一部由新星出版社推出的新书《我爱·我家》,通过《我爱我家》台前幕后,揭秘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到底是如何炼成的。昨天,扬子晚报记者通过邮件采访了《我爱我家》导演英达。
英达告诉记者,这本书的作者郑猛是一位职业记者,也是《我爱我家》的资深爱好者与研究者,他历时数月采访了包括主演、客串明星、主创人员、幕后工作人员等等当事人演职人员30余位,获得大量珍贵的台前幕后第一手资料,通过这本新书,带我们敲开了“202”那扇亲切而略带神秘的大门,在一位位“我家”成员的追忆和讲述中,当年创作现场终于重现。我们这才惊觉,回不去的不仅有辉煌的九十年代,还有精诚团结、亲如一家的剧组,比明星光环更加耀眼的是不随时间推移而消逝的情谊。
谈起《我爱我家》名字的由来,英达说,一次他去东北拉投资的饭桌上,醉意甚浓的王朔提出这部剧可以叫“我爱我家”。英达听完感觉特别别扭,认为这是一个病句,起码应该是“我爱我的家”。王朔坚持认为,就是要这个别扭劲儿。
王朔是起名的高手,不管是《过把瘾就死》、《玩儿的就是心跳》等小说,还是《爱你没商量》等影视剧,名字都能言人之不能言,令人过目不忘,英达十分佩服,于是,策划案的空白处填上了“我爱我家”四个字。
扬子晚报记者 蔡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两岸“春帆共济”,青年“同心筑梦”!湖里区成立首个台青就业创业基地服务联盟2025-02-21
- 外国智库专家:美国新一轮关税战冲击全球经济2025-02-21
- 市场监管总局在助力两岸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传唱人龙紫岚:我要用歌声讲好澳门故事2025-02-21
- 潘贤掌出席全国台企联新春联谊活动暨福州台协换届系列活动2025-02-21
- 台商扎根福州、投资福州的决心信心始终未变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