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两岸学子探索保护文化遗产
|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4-08-11 10:53:19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世界遗产小卫士、守艺复兴工作坊、莫高窟历险记……9日,由兰州大学、台湾新竹教育大学组成的文化行者“青世”团队志愿者,正在甘肃敦煌莫高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敦煌青少年文化遗产友好传承教育行动”项目,探索和分享保护文化遗产的新经验。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亦有敦煌曲子戏、敦煌根雕制作技艺等丰富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兰州大学志愿者牛艳蓉介绍,该项目调查发现,敦煌当地80%的14岁以下青少年对于家乡敦煌的认识仅停留在旅游胜地上,缺乏文化保护的意识;敦煌曲艺等民俗技艺的流传范围仅局限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会弹唱的老艺人已是凤毛麟角,很多古老文化面临失传的险境。
该项目负责人王琳介绍,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资料准备和实地考察,今年7月中旬,该项目在敦煌市莫高镇中心小学正式展开。今年的活动还吸引了台湾高校学子的参与,两岸学子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共同摸索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的新做法。
王琳说,该团队走访了当地80个家庭,招募到45位5至12岁的儿童,组建夏令营。期间,两岸高校志愿者举行了“世界遗产小卫士”和“我和世界遗产有个约定”的互动活动;进行了以“大自然的色彩衣柜”为主题的自然遗产教育、以“奇妙的智慧之旅”为主题的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以“守艺复兴工作坊”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活动。
王琳说,希望青少年通过趣味活动来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从而自觉树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当一个文化遗产小卫士。同时,两岸学子也借此机会相互交流,探索形成一个有效的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模式。
台湾新竹教育大学教师刘淑滢对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称赞不已。她说,从孩子的角度设计教案,将抽象的文化遗产具体到三个主题课堂上,并配以有趣的教学工具,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管会生说,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不可比拟的,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度提高了,但是其保护意识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只依靠专业人士保护文化遗产是远远不够的。针对青少年的文化遗产教育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两岸学生敢于创新,自觉投身于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中,是青年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相结合的体现。(中新社兰州8月9日电 (丁思 余升华)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