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业界反思“个人游”:用城市文化提升吸引力
| 编辑: 李琳 | 时间: 2014-08-01 16:48:17 | 来源: 新华网 |
香港特区政府正就“个人游”政策进行讨论,香港旅游业界及商界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长远来看,香港需培养城市文化魅力,“靠软实力和号召力吸引游客”。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字,香港零售总额自今年2月起连续4个月出现负增长。近日,香港一间从事文化旅游的旅行社的创办人陈智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虽然香港的一些生活必需品仍受游客的欢迎,但奢侈品销售急跌令人们重新思考‘个人游’经济模式。”
“当初,‘个人游’刚开始实施,香港在经济上的应对模式是开药房、开金铺、开化妆品店。因为香港离内地近,汇率低,语言交流方便,才会吸引游客。整个‘个人游’经济包括旅游业的模式显得较为懒惰,不花时间和精力很难提升整个旅行业的素质。”陈智远说。
他认为,一个城市要吸引外界,若只是依赖别人买你的东西,会降低格调。当内地关税降低,或者内地游客去别的城市的机票更便宜,则不会来香港购物。“一旦出现这些变化,香港原有那种懒惰的经济模式很可能倒塌。”
谈到文化旅游,陈智远说,整个城市要保留一种有趣的面貌,不能让人感觉过于单一。只有新的高楼商厦,没有旧的生活脉络,则不行。要让游客欣赏新和旧的交叉,才可做到一种文化氛围。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软实力和号召力,不用特别做广告,而是凭借城市的魅力和风格吸引外界。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行政总裁黄静文则对新华社记者说,香港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开放型、外向型的经济体,会面对各种外来冲击。2003年非典袭港和2008年金融海啸,香港就是这样,在不断地被冲击和重塑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寻找新的发展机会,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都市的地位亦没有被动摇。
她说,香港是一个灵活变通的城市,不会吃老本过日子,所谓经济模式不会十年甚至几十年都不变,正是在这种变化中,香港才不断向前发展。
香港中原地产亚太区总裁黄伟雄对记者说,前两年因大量游客来港购买高端消费品,铜锣湾一带大量的金铺、表铺应时而起,最近,随着高档消费品的购买力减弱,租金居高不下,很多店铺遂放弃续租。
“但是,内地游客的消费力并没有像传媒报道中写的那样下降得可怕,很多内地城市的市民还没来过香港,这些人都是潜在的消费者。”黄伟雄说,香港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作为一个购物天堂,香港的魅力仍然存在,不需要过分担心。
他举例说,也许一些购买十万元价位以上的珠宝名表的游客减少了,但普通的游客还是会来香港购买中等价位的货品。“整个市场正经历一场调节,之后会趋于稳定,销售额不会像以前那样被推高到一个不正常水平,而是慢慢走向正常化。”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