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签署气象及地震监测合作协议 两会协商领域不断拓展
编辑: 马晓叶 | 时间: 2014-02-27 17:11:14 | 来源: 海峡飞虹专稿 |
海峽飞虹消息(记者:关远芳 马晓叶)2月27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两岸两会)领导人第十次会谈在台北举行,双方签署了《两岸气象合作协议》和《两岸地震监测合作协议》,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会谈的致辞中,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表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命运相依,两岸又同属气象、地震灾害多发地区,应该建立更密切的合作机制,携手并肩,监测并防范气象、地震灾害,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针对两岸两会此次签署的两项协议,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马晓光26日在北京表示,“很早以前,两岸就以民间的学术方式开始气象和地震方面的交流,但是缺少权威性常态化机制的支撑。这两项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促进两岸气象、地震业务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和常态化,有利于推进和深化两岸在气象、地震领域的交流合作,从而共同提升气象灾害警报和防震减灾能力,更好的为保障两岸同胞的福祉及生命财产安全服务。”
这两项协议的签署,也得到了台湾专业人士和民众的一致欢迎。台湾气象主管部门预报中心前主任、气象专家吴德荣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台湾应该是很欢迎的,气象、地震方面的天然的灾害,有更多资料的交换,人员知识的交流,都是正面的,都是有帮助的。过去因为政治的因素,这种交流比较受到限制,虽然说透过学校或者是学会的方式来交流,现在的话就可以更正式、更光明正大地来交流,对双方面来讲都应该是有帮助的。” 台湾气象主管部门负责人辛在勤表示,协议生效后,双方可望在两三个月后召开工作会议,展开实质交流,并可以进一步在闽台沿海建立监测台湾海峡地震的机制,也能更有效地掌握天气系统的变化趋势。
自从2008年以来,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共创双赢的两岸民意,推动着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不断前进。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会领导人共举行了10次会谈,签署了21项协议,达成一系列共识和共同意见,有力推动了两岸经济、社会、民生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交往与合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发言人马晓光说,“两会的第十次会谈,是在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进、两岸关系改善势头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举行的又一次重要的会谈。它体现了两会制度化协商的稳步推进,所签署的两项协议也标志着两会协商谈判解决问题的领域在不断的拓展。”
台北大学教授、评论员郑又平表示,“从所有这些协议里,我们看到的是两岸之间和平发展已经在非常稳定的、制度化的基础上逐步落实,两岸之间的关系也一步一步地充实起来。未来,我们依然期待两会往纵深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可以为两岸同胞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还可以为两岸未来其他方面的交流开创更新的可能性。”
新闻推荐
- 这份“答卷”含“金”量足!多重优势吸引跨国企业持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2025-07-22
- 江西旅台同乡会到上饶参访交流2025-07-22
- 第三届湖台青年“追梦 筑梦 圆梦”交流暨体育嘉年华活动在吴举行2025-07-22
- 2025“相约醋都 放飞梦想”台湾大学生实习体验营在镇江举办2025-07-22
- “情牵两岸 相约运河”苏台青年文化之旅活动在扬启动2025-07-22
- 今天迎大暑 一年中最热节气来临 注意防暑降温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