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出访微镜头:打造万里互惠大动脉
|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12-22 09:49:59 | 来源: 新华网 |

12月1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抵达曼谷,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第五次会议。记者庞兴雷摄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泰国曼谷,风光旖旎的湄南河畔。忙碌了整整一周的克强总理迎来了他此次亚欧行的最后一项活动——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
大湄公河次区域具体指哪片区域?这个合作机制是干嘛的?估计不少人并不了解。可既然知名度“不高”,为啥克强总理要亲自出席?这个合作机制跟中国有啥关系?还别说,这俩问题真问到点子上了!

12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曼谷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开幕式。记者饶爱民摄
【邻居好赛金宝】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由亚洲开发银行倡议于1992年成立,涵盖澜沧江—湄公河沿岸的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旨在加强次区域国家的经济联系,推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GMS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东盟合作的补充。这5国都是东盟中的欠发达国家。其中越南、老挝和缅甸还与中国接壤,与中国周边环境的稳定息息相关。
中国的发展需要“邻居好”,只有邻居也好了,中国才能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带动整个次区域共同发展。克强总理亲自出席本次领导人会议,一方面是出于对GMS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践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进一步增进与邻居们的互利共赢。

12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曼谷会见泰国总理巴育。这是会见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和《中泰农产品贸易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记者黄敬文摄
【一条江和一条路】
从青藏高原到胡志明市,万里湄公河浩浩荡荡,将沿途数亿民众的命运紧紧联在一起。
如何才能将这条“黄金水系”打造成一条互惠大动脉?答案只有一个,增进互信、互利共赢。这不是句空话,中泰签订铁路和农产品合作谅解备忘录就是明证。
这项合作对中泰双方都有利:中国可以藉此加快“走出去”步伐,让中国装备接受世界检验,带动国内产业升级;泰国则可以淘汰部分“百岁高龄”的老旧铁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拉动就业,惠及民生。
这条路,凝聚着总理的无数心血;这条江,寄托着数亿民众的富足之梦。它们的另一头,是次区域合作的光明未来。
湄公河流域各国目前均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来自外部的助力。在世界经济遭遇下行压力、次区域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这条路的示范效应将被无限放大,会迅速带动流域其他国家与中国间的合作,将增进互信、互利共赢的理念传递下去。
同饮一江水,亲如一家人。克强总理的曼谷之行完美地向次区域国家传递了来自中国的信心。愿这份信心能随万里湄公河不断流淌,让沿途每一个国家都感受到一份来自中国的温暖。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