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两岸关系前景不必悲观
| 编辑: 李思媛 | 时间: 2014-12-10 10:34:47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9日率“海协会经贸交流团”访台,当晚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会面。台湾《旺报》10日社评表示:在台湾“九合一”选举过后,陈德铭这次来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旺报》更期待,陈会长一行再深入台湾基层参访,与民众对话后可以发现,台湾民心拥护两岸和平发展,并不受到朝野政党政治立场或政党轮替之影响。文章摘编如下:
首先,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贸易关系要持续发展,台湾要融入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基本上仍是台湾社会的主流共识,更是台湾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方向。再从现实国际政治环境来看,改善并强化与大陆的关系,仍然是台湾和国际经济政治接轨的必经途径,企业家前往大陆寻找商机,台湾青年前往大陆进修深造,仍然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
民进党对此即使不同意、不满意,却提不出具体可行的对案,只能就相关法案在“立法”过程中的程序正义问题提出诉求。掌握这个时代发展的基调,就能排除疑虑与迟疑,坚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念,并思考如何因应新的局势,提出新的策略与办法。
其次,国民党此次选举大败,也绝对会冲击2016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及“立委”选举,但是应该看到此次“九合一”选举是地方层级选举,并不直接影响岛内政权更迭、两岸关系,所以一般选民把这次选举当成是马当局内政政策的期中考,不少中间选民、甚至传统国民党支持者响应了民进党所提出“教训国民党”的诉求,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必然会在其后的选举中“教训国民党”。从地方政治的角度来看,传统国民党的支持者并未溃散, 2016年仍有一战的空间。
第三,如果从长期角度观察民进党,就会发现该党是典型“机会主义”的政党,1994年竞选台北市长的陈水扁,面对国民党分裂造成的胜选机会,积极淡化“台独”色彩,标举“快乐”、“希望”,从而获得胜利,拿下台北市长。到了2000年选举前,再度面对泛蓝分裂的民进党,以的超党派诉求成功胜选,在就职时更提出“四不一没有”承诺,希望化解外界的疑虑。
从历史来看,民进党在有胜选执政机会时,往往会选择采取政治战略上的急转弯,在蓝绿问题、两岸“统独”问题上进行路线调整,以胜选为最大考量。事实上,这次为了让柯文哲在北市长选举中胜出,民进党从提名、人事、政策到辅选布局上都做出极大让步,这就是民进党另一次的路线调整、大胆尝试。不难想像,面对2016年的高度胜选机会,民进党仍有可能采取新的政治攻势,在两岸路线的调整上做出新的宣示。
由以上几点观之,面对未来几年两岸关系的发展,非但没有悲观的权利,也没有失望、迟疑的必要,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开放与闭锁路线的矛盾,而是心理、社会、文化与生活层面的整合,远远落后于经贸关系的整合,这才是真正值得忧心的地方,也是两岸有识之士应该共同努力的课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