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黄”原是“修正液”
|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10-17 15:17:12 | 来源: 光明日报 |
成语“信口雌黄”和“口中雌黄”中的“雌黄”,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修正液”,在古时用以修改书写中的错别字。“雌黄”与“修正液”所含成分虽然不同,但它们的作用却是完全一样的。
雌黄,又叫鸡冠石,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是一种橙黄色微透明的矿物质,多为细粒状、片状或柱块状,也有为肾状者,有珍珠光泽,可用作绘画颜料或者褪色剂。雌黄的颜色和褪色作用,让古人很自然地把它用到了修改错别字上。
我们知道,古时写字的纸为了防止虫蛀,多用黄檗(黄柏)染成,所以这种纸就略带黄色,所谓“青灯黄卷,面壁苦读”指的就是这种纸。现代人写错了字,大多用修正液进行修改,古人写错了字,就用颜色与黄纸接近的雌黄先涂掉,然后重新书写。宋人范正敏的《遁斋闲览》上就说:“有字误,以雌黄灭之,为其与纸色相类,故可否人文章,谓之‘雌黄’。”
当然,用雌黄涂错别字,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与黄色书纸相近,关键还是在于它的作用——“一漫即灭,仍久而不脱”。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撰《齐民要术》在“染潢及治书法”后,就有“雌黄治书法”一说;著名的《颜氏家训》中也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对雌黄的纠错功能亦有记录。
正是雌黄有更改错别字的作用,延伸其义,人们就把曲解古书、妄加评论、随口乱说的行为称为“信口雌黄”了。《颜氏家训》中有“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之论。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对言论有不妥之处,随口加以更改,像用雌黄改错别字一样容易,这便是“口中雌黄”的喻意。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