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骂春晚”言论引热议 专家:吐槽是开胃药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1-22 11:17:44 | 来源: 广州日报 |
近日,2014央视马年春晚总导演冯小刚在微博揭秘春晚,接受来自各个平台网友的提问。冯小刚说:“明眼人都知道,你干这个事肯定是挨骂的一件事,但是我觉得就干一次呗,回馈一次这个社会。因为无论春晚弄成什么样都会是挨骂的。看春晚是一个习惯,骂春晚现在渐渐也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时尚了。”
冯小刚此番言论,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对此,我们不妨来听听各方人士的看法。
百花齐放的春晚
才是最好的春晚
张 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当初冯小刚接掌春晚总导演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他找了一个挨骂的活儿。看来,冯小刚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当春晚的盘子定了之后,他出来说话了。他说,看春晚是人们的习惯,骂春晚也是人们的习惯。众口难调,怎么搞,也是挨骂。
人说冯小刚是个聪明人,从这几句话看,一点不假。明知道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事,为何非要做呢?这里的原因,冯小刚不讲,我们肯定猜不到,就算他讲了,也未必会说实话。
自己费力气做出来的活儿,还没问世就注定要挨骂。这个滋味搁在谁身上也不好受。前几日为了《私人定制》遭人非议,冯小刚破口大骂,撕破脸反击。如果春晚依旧挨骂,冯氏反击的劲头却未必还会有,回击影评人可以,总不能跟如此众多的观众对骂吧?
其实,春晚搞不好,是命里注定的。现在是21世纪,早就不是当年春晚初上时的光景。最早看春晚的小孩子,今天已经迈进了中年的门槛,而当年那批春晚的忠实拥趸,现在已经垂垂老矣,一百个,也顶不上网络微博、微信上伶牙俐齿的70后、80后和90后。而对春晚吐槽最多的,恰是成天泡在网上的人群,这个人群眼见得越来越大。
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现在的社会价值,是越来越多元了。当年刚刚从“文革”中走出来的人们,说是众口难调吧,其实就跟那时候的衣着一样,大体还是千人一面。那是个连牛仔裤和迷你裙要遭到禁止,摇滚乐和迪斯科还要遭白眼的年月。但是,改革开放的日子过到今天,人们经受了这么多外面世界的风雨,什么都变了。单讲审美,一个腔调,一种口味,无论多么的正确,想要让人们都接受,实在是难于上青天。
所以,今天依旧维持举国一体的春晚,其实早就不合时宜了。当今之世,真是一个东南西北中,各有各的口味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有跟这个时代相匹配的传播条件。尽管三网不通,但网络却一支独大。有了网络,人们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春晚。即使没有放开,人们还是会自己做,自己参与,自娱自乐。最好的春晚,其实就是百花齐放的春晚,上面放开,下面各显神通。人在戏里,也在戏外,高度参与,极度的嗨。撑不下去的大一统春晚,就别撑了。
吐槽是春晚的开胃药
李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有些艺术家能够自我批评嘲讽,却难以忍受批评,冯小刚导演就是其中之一。先前,对于影评界对新作《私人定制》的抨击,冯导的回应是他们收了黑钱。如今,冯导的春晚还未问世,他就已经开始打预防针,声称春晚“谁做都会挨骂”、“这是在回馈社会”、“年轻人把吐槽当时尚”。如果真心觉得别人吐槽两声无所谓,又何必想出这么多词来回应呢?
冯氏的喜剧也是如此,一方面语言、桥段确实符合普罗大众的口味,但另一方面也喜欢在片子里摆摆阔、说说哲学,两者在一起共同塑造出了冯氏独特的风格。冯导是一个娱乐大众的人,屡次创造商业奇迹的奇才,又是一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艺术家。这样杰出的人,谁又有充分的资格来批评?
然而,冯导还是低估了人民进步的步伐。在《甲方乙方》时,观众还不知道什么叫COSPLAY,城里人也不清楚山区农村里是否穷得连鸡也没有。那个时候,冯导确实引领着时代和人们的欣赏品位。曾经的春晚也是如此,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是春晚让中国观众了解到什么是大众娱乐,推广了小品,让更多人知道了相声、传统曲艺和歌舞。但到了后期,冯导和春晚却开始把更多精力放在舞美、取景、拍摄等技术细节上。
如果说春晚是中国通俗娱乐影视产品的1.0版本,那么冯导能够代表2.0版本,但是,如今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新的时期——一个真正全民娱乐的时代。互联网充分发掘了中国草根在艺术上的创造性,DIY的娱乐产品正在挤占传统电影、电视或晚会的市场空间。在今天,舆论场上最热门的话题不再是某个电影、电视新作,而是网络上的一个新词、新帖子或原创的视频节目。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千篇一律、文化产品匮乏的时代,而是民众口味分化挑剔、甚至开始自娱自乐的时代。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私人定制》还是春晚,悲剧几乎是注定的。再怎么追求“私人定制”,冯导也早已与草根拉开了距离,成为了享有特权的文化权威。春晚也是一样,即便吸收再多的民间智慧和网络语言,仍然是一个长期霸占着中国最珍贵时段的电视节目。对大多数观众来说,吐槽不仅是观看春晚的乐趣之一,也是吃这份油腻的文化大餐必不可少的开胃药。
春晚
要从骂声中听懂期许
@东方网评论:【“骂春晚是一种时尚”的弦外之音】冯导放出此话显然有失分寸与水准,作为一名名导,理应有信心接受观众对春晚这部作品的检阅,“骂春晚是一种时尚”是一枚怪味豆,无形之中堵住了观众的嘴。恕我直言,至少我没有这种时尚,好就是好,孬就是孬,何苦要责怪观众呢?
@扬州日报评论:【微评:春晚要从骂声中听懂期许】这些年针对春晚有骂也有赞,也非为骂而骂。虽然众口难调,但未必就不能办好,最起码可以寻求最大公约数。最重要的就是勇于、善于从骂春晚中听懂期许。冯小刚讲“骂春晚”已成习惯,对立思维让人担心,是对民意的曲解,也很容易被人理解成是为办不好春晚找理由、打伏笔。
@农稼草堂:那么大的中国,有很多好节目,好段子!为什么好节目会越来越少?
@钱江晚报:30多年了,看春晚是一种习惯,骂春晚是一种时尚。冯小刚友情客串,要导一回。真诚、温暖、振奋、好玩,能有几成实现?众目睽睽之下,冯导与春晚可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期待的是冯小刚改变了春晚,不愿看到的是春晚改变了冯小刚。本就一过年余兴晚会,既不应毁三观,也不要变成三观课堂。
@苗条的大胖:是时候春晚翻天覆地革新,再造经典的时候了。试想再过二十年,当我们致敬春晚五十年的时候,无经典可怀那会怎样?目前春晚的经典作品大多是在前十年创造的,后来者总是难以超越前者。
@天涯舆情:【有人骂,冯小刚就成功了】冯小刚谈执导春晚:弄成什么样都会挨骂。有人骂,说明还有人看、有人关注、有人评价,说明节目还有“讨论价值”。冯小刚对春晚的定位比较清醒,“歌好听,小品能乐”。这就对啦,老百姓看春晚,图的就是个娱乐、要的就是个乐呵,好听能乐就行。
@3045430760IYs:我奶奶说:盼春晚,看春晚,骂春晚,年就过去了……
@刘义杰:如果说给春晚一个指数,那么,这个指数越低折射人们的生活越多元,越健康。也会反映出,父母和孩子、朋友和亲人之间是在享受交流和沟通,而不是相顾无言,一起盯着电视打发时间。由此来说,骂春晚不过是春晚去神圣化,归于平凡的一个反映。其他的解释不过是为春晚做无力的营销而已。
有一种时尚叫“骂”
张结海(知名心理学者)
骂,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已经有一段日子了。
那么,骂是怎样成为时尚的呢?这背后涉及到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心理问题。
心理学上有一个“情绪事件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人总是对发生在周围的事件进行好、中、坏的分类,然后相应地出现正面、中性、负面的情绪。哪一类的事件多且影响大,对应的情绪也就会成为主流情绪。一个社会也是如此。
那么,当下的中国发生的都是哪些事件呢?我做过统计,影响最大的一共十类,它们分别是:贪污腐败、分配不公、食品安全、环境问题、责任事故、权力滥用、司法不公、垄断专横、道德沦落、平民英雄。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十类大事件中,9类是负面事件,只有1类是正面事件,那么,当下的社会情绪是正面、中性还是负面?
进一步分析,社会情绪由3大要素组成:愤怒、不满和不信任。愤怒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我或我们的利益受到威胁;不满的原因是失望和不公平;不信任的原因更简单——谎言太多。
骂,不过是这种负面情绪的一个外在表现。
负面事件和负面情绪原本相隔千里,后来出现了一个叫互联网的东西,它不但将它们连在了一起,还成为放大器和共振器。负面事件通过互联网传递到受众产生了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使受众对负面事件更敏感,其结果加强了负面事件与负面情绪的回路连接。
有了上面的分析框架,我们再看“骂”就清晰多了。比如,冯小刚的春晚节目单一公布,网上骂声一片,原因很简单,失望了。
其实,公众对央视的春晚早就不抱什么希望了。据说是在高层的直接干预下,冯导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当时还是信心满满的,他说:“请我来,不是我胆大,是央视胆大。”
近日,冯导再次接受采访时,腔调全变了:“这辈子我绝不可能干第二次。我对春晚的改变远不如春晚对我的改变。我对春晚的改变,如果能有5%、10%,我觉得这都是我的能力的突破。”
大家看看,一台春晚原本已经骂腻了、乏了味,它都已经开始要退出“负面事件清单”,现在好了,既伤了冯导的情感、更影响了广大受众的情绪。
借用一句正确的真理:治理负面情绪,要从源头上抓起!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